【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】我县1200名渔民转型走上生态致富路
2020-08-04 10:52:13          来源:桂阳县融媒体中心 | 编辑:刘艳萍 |          浏览量:1229

新桂阳8月4日讯(记者 廖诗卉 何禹军 黄磊)我县舂陵江系湘江一级支流,流域面积6623平方公里。过去,舂陵江畔的渔民们靠水吃水,依靠围库养鱼为生。从2019年开始,我县全面推进河湖“清四乱”工作,渔民们也在政府的帮助下纷纷上岸,走上了转产转业发展的致富新路。

在仁义镇银河村,农技人员正在实地考察村民唐海斌转型后新开发的柑橘基地,为他进行技术指导。唐海斌原来是银河村围库养鱼的大户,一年靠养鱼的收入就有10多万元。他所在的银河村祖祖辈辈以养鱼为生,村里围库养鱼的面积曾有2000多亩。然而,围库养殖在给渔民们带来丰厚收入的同时,也给舂陵江流域的生态环境带来了危害。

2019年,我县全面开展河湖“清四乱”行动,但在拆除围库过程中并没有“一拆了之”。通过向上争资2000余万元,安排资金1.2亿元用于整治工作,新建道路和饮水工程,帮助解决库区拆围后当地群众3万余人交通通行、安全饮水、农田灌溉等生产生活的难题,积极引导村民们转产转业谋求新发展。唐海斌也在政府的号召下,带头拆除了自家赖以生存的围库。

“ 他们给我们制定了一些后期的转型措施,带我们去考察,根据实际的环境、各方面的情况给我们考察项目,争取政策,让我们放心,不养鱼 ,也能够在原来的环境里面很好地生存下去。”唐海斌说。

唐海斌家里的围库拆了,生活却越来越好了,在政策的支持下,他开发了200余亩水果基地,每亩能获得3000元的产业开发资金,基地预计总产值可达250万元。

和唐海斌一样,家住仁义镇下源村的村民刘飞曾经也靠着70余亩围库养鱼为生,收入高时一年能有8万余元。现在虽然没有了围库养鱼收入,但政府免费为下源村购买了200余亩湖藕种子,发展湖藕种植产业,刘飞的身份也从渔民变为了藕农。

“这个莲藕项目引进过来,现在放起以后,就越来越好了,莲藕也长成了,对村里边的生态环境也搞好了, 莲藕长成后预计有十多万的收益 ,以后的日子越来越好了。”刘飞说。

如今,我县近百名农业技术员做起了“渔民转型规划师”,因地制宜、一户一策对渔民进行产业规划。1200多名渔民在他们的帮助下,从靠水吃水到养水富水转型,端上了生态碗,也吃上了绿色饭。

“下一步我们将成立主要的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,吸纳清四乱之后的老百姓入股,调整结构,种植经济作物,同时,引进乡贤返乡创业,吸纳部分老百姓就业。除此之外,我们还将发展旅游经济, 引进旅游开发公司,让老百姓吃上旅游饭, 走向小康生活。”县人民政府副县长彭岳辉说。

责编:刘艳萍

来源:桂阳县融媒体中心

推广
民生
时政
我要报料

  下载APP